公共空間vs表演空間

文章資料

聽風的卡夫卡


參考

劇團:
地點:
日期: 2006.12.7-9

聽風的卡夫卡文化中心二樓大堂是典型的都會建築空間—簡約明快的線條、乾淨一片的銀灰和冷白,理性的鋼材、玻璃和大理石,空間開敞闊氣、一絲不苟,功能純淨不容有失的各項現代化設施,這樣的空間既疏離又冷靜地與日常生活掛鈎,成為供大眾使用的公共空間,這個特質本身己具一定戲劇性;同時它是通向大劇院入口、一條供人「進入」的走道、一個「非正式」的過渡性質的空間…這些似乎正好符合《聽風的卡夫卡》所想要的—它是熟悉的、典型的、公共的,同時也具備了可以逆轉為一個異化空間的雙重性格;更重要的是這個空間可以望到金沙正在興建中的賭場、大橋、荒地與日漸遠去的海……澳門己經變得愈來愈單一,熟悉親切的城市特質現在都變得陌生與疏離了,這些正可以與演出內容相呼應以至互相對話,這是環境劇場一個重要的要素。

《聽風的卡夫卡》於是選了在文化中心二樓大堂進行演出。選擇這樣一個非常規性場地作為演出空間,比起在一個可以全盤操控的一般表演場地要麻煩得多,意味著本身要作出很多調整,要把環境中很多原本存在的外在客觀因素包容及轉變為演出的一部份,去克服和使用這些元素其實也令創作變得更加有趣。但關於演出隨之而來的最大問題竟然不是在空間運用上,反而是和文化中心在公共空間場地使用的商議和協調上。

 

本文原刊於《澳門日報》藝海版,2006。

 

演出名稱:聽風的卡夫卡
演出團體:石頭公社
演出日期:2006.12.7-9(20h30);2006.12.8(16h30)
演出地點:澳門文化中心二樓大堂

劇照:《聽風的卡夫卡》,石頭公社,澳門文化中心二樓大堂(石頭公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