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不存在的「澳門藝穗節」

文章資料

《在海灘上──無「視」發生》之1) 飢餓旅客

2010澳門城市藝穗節節目之一。 為慶祝訪澳旅客人次突破二百萬,為遊客和市民帶來的最新表演節目;演員於籠內讓參觀者欣賞及隨意拍照。

記憶

2010澳門城市藝穗節節目之一。一場以聲音、影像和舞蹈書寫情感的過程。聲音藝術家潘榮昇(MU Child)與Cult_loc,透過各種黑膠報廢唱片與印度樂器現場採樣,配以影像及形體的相互對話,將印度古城與現代繁囂城市的脈絡層層交織。

龍田戲班興亡錄

2010澳門城市藝穗節節目之一。以一百六十年前澳門兵頭亞馬留被龍田村村民沈米等暗殺的事件為藍本,以環境劇場和大木偶巡遊,讓觀眾體驗澳門百年來城市變遷和土地擴張的得失。


參考

劇團:
地點:
日期: 2010.11.20-27

《在海灘上---無「視」發生》之1) 飢餓旅客

行為藝術《飢餓旅客》(澳門)

於是,澳門石頭公社便用一個「自囚在籠子裡的人」作為諷刺。我們這一群為了滿足「觀光飢渴感」的「飢餓旅客」,來到黑沙海灘。這個因為開發建設而造成海流沖蝕黑沙,政府再購買黃沙回塡的觀光海灘。然後再參觀一個甚麼事也不做的籠中人。

 

環境劇場《龍田戲班興亡錄》(澳門)

回憶從天橋下走來的路,為了開發、為了觀光,觀衆竟也變成了促使「龍田戲班」消失的兇手之一。甚至在演出看似結束之後,主持人還用輕鬆的口吻,招呼着戲班廚師烹調一道料理「蔥爆午餐肉」也邀請觀衆一起吃。主持人一邊問料理中的戲班廚師愚蠢問題:「這些是甚麼?」而戲班廚師像死了似的回答「洋蔥」,「哇!眞是太棒了!」主持人回應着。
像是把這些本來就有,而且簡單廉價到不行的東西,吹捧成一個高深莫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劃時代產業。在觀光客經歷旅程、觀賞演出後,還可以吃死去的人搞的「美食」。文化成為了服務業,對於文創無奈的情緖瀰漫在戲中。抑或是對於因為開發而逝去的種種,現代人將之再度拿來進行鞭屍。
跨媒體音樂會《記憶》(澳門、台灣)
由梳打埠實驗工場推出的跨媒體音樂會《記憶》,選在澳門黑沙灣「東方明珠」雕塑對出的海濱公園舉行,這裡觀衆眼見的海景,便是即將於2012年塡海完成,成為一座人工島以及港珠澳大橋的地點。趁現在還能擁有這片寬闊的海面以及美景,於是《記憶》由此而生。
本文原刊於《澳門日報》文化演藝版,2010.12.30。

 

演出名稱:龍田戲班興亡錄
演出團體:足跡
演出日期:2010.11.20-21(17h30-19h00)
演出地點:魯彌士主教幼稚園門前--塔石廣場
演出名稱:記憶
演出團體:梳打埠實驗工場
演出日期:2010.11.24-25(20h30-21h10)
演出地點:友誼橋大馬路,黑沙灣海濱公園(近「明珠」雕塑,「君悅灣」對面)
演出名稱:《在海灘上──無「視」發生》之1) 飢餓旅客
演出團體:石頭公社
演出日期:2010.11.27(14h00-22h00)
演出地點:黑沙海灘燒烤場及對開沙灘

劇照:《在海灘上—無「視」發生》之1) 飢餓旅客,石頭公社,黑沙海灘燒烤場及對開沙灘(鄭冬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