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甚麼是環境劇場?
我覺得,不是在正規的黑盒劇場裡,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環境能引發創作者的靈感,使作品的內容與環境有連繫的話,就是環境劇場。
請問你曾參與的澳門環境劇場有哪些?
石頭公社的環境劇場作品及2012年的《當下‧此刻‧Here》。
其中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些作品?為甚麼?你擔任的角色是甚麼?
2002年的《拾遺記》,是我第一齣參與的環境劇場,也是第一齣參與的劇場作品,當時環境給予我很強的衝擊,對海、水池(瀑布)、周圍灰色的建築至今都有很深的印象;
以及2011年的《凝視流動》,除了在澳門石頭公社舊會址演出外,我們也到了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我在兩地的樓梯上有一段舞蹈演出,於是便要讓身體去適應不同樓梯的環境,在石頭的樓梯比較有歷史和個人記憶的感覺,台北牯嶺街小劇場的樓梯看似較新,但也擁有它自身的歷史,這個適應至演出的過程印象很深刻。
還有2012的《當下‧此刻‧Here》,因為演出的空間是由我自己選擇的,我演出的地點在澳門文化中心的地庫,那裡還擺放了垃圾筒,整個氛圍無論在視覺、聽覺和嗅覺等方面都給了我強烈的感覺。
在參與的環境劇場中,有甚麼難忘的事情?
難忘的事情以上已提及,很難概括地說,主要是對環境有更深的感受。現在城市發展急促,很多地方當你平時經過時不會特意去注意,也很難坐在一個環境中慢慢去感受環境,所以藉著演出能真正地感受環境,也可以通過演出與別人分享自己從環境中得到的感受。
對比較正規的劇場,使用環境劇場的優缺點是甚麼?可否具體從參與的劇場中舉例說明。
正規劇場的配套當然完善很多,演出時感覺會較安全,基本上已有一套規定的公式可以遵從;環境劇場的配套相對沒那麼完善,而且有很多突如其來的變化,例如在《當下.此刻.Here》的演出經驗裡,因為場地在公共空間,演出時有大量行人會在其中經過或穿插,儘管現場有工作人員的安排,也有不少路人會探頭觀看;同時也要處理戶外不同時間的陽光、天雨等等因素,變化的環境是挑戰,但也是好玩的地方。在接觸環境劇場的初期,我都會有很多的擔心,但慢慢地覺得這是有趣的,自己的身體會變得更靈活去跟隨環境的變化。
你認為環境劇場在澳門出現的原因是甚麼?現況和前景是如何?
正規的場地不足,回看以前澳門戲劇界的資料,很多街頭演出的出現都是因為資源不足,缺乏正規場地或資金問題。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以我參演石頭公社的環境劇場來說,是因為導演比較喜歡創作與環境結合的作品,我也是在她的作品中開始接觸環境劇場的,漸漸也發現其他劇團也在各種類型的地方創作環境劇場。相信除了場地缺乏的原因外,環境劇場有趣的特質也許也是原因之一,環境可以幫助你說故事。當然,不同的創作者會根據自己的偏好去選擇在正規劇場還是環境劇場裡做創作。
被訪者:林詠欣
石頭公社成員。於2002年首次參與石頭公社的環境劇場《拾遺記──華文戲劇節》,其後一直熱衷於參與不同的種類演出。除演出經驗外,林從2004年開始致力投入於兒童藝術教育及藝術行政工作。
問卷收回日期:2013年7月17日
Tweet